“天空之眼”守护家园

该稿件发表于《资源导刊》杂志2024年第9期(总第479期),原文如下:

 

“天空之眼”守护家园

--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助力减灾救灾

 

“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影像图,以最快速度解译出道路、房屋等水体淹没情况,及时为减灾救灾提供数据支撑。”近日,在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卫星应用研究所办公室内,所长高彦涛向大家提出要求。

进入汛期,南阳市遭遇极端天气,局部地区遭受特大暴雨侵袭,导致大面积积水,灾情形势异常严峻。紧急关头,作为河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单位,该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优势,精准解译灾情,全力为减灾救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争分夺秒处理数据

7月14日,暴雨在南阳市初现端倪,该中心迅速启动响应机制,紧急召开会议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党员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及时开展水情遥感影像处理,分析灾情分布及走势。

“早一分钟完成工作,就能帮助更多的群众,大家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该中心内业负责人耿丽艳说。

为尽快提取到南阳市的洪灾数据,专班工作人员依托“河南省地质遥感处理云平台”,迅速协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推送的高分二号、高分三号等国内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连续多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在数据处理与分析第一线。

面对海量的影像数据,专班工作人员细心比对、分析,克服技术难关,力求精准无误地提取出水体淹没区的关键信息,准确监测与分析淹没区水体动态,力争第一时间为政府决策、应急抢险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群策群力攻克难题

“大家将处理好的影像分门别类整理好,一定要保证救灾部门能够一目了然掌握灾害情况。”耿丽艳叮嘱道。

为高质量完成解译工作,该中心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处理及智能AI等先进技术手段,快速解译高分三号卫星数据11景、覆盖面积15260平方千米。

在处理遥感影像时,技术人员因地理编码不成功导致水体信息无法提取,难题随之而来。面对困境,大家群策群力,经过多次尝试与不懈努力,通过在地理编码和水体信息提取中增加Db(分贝)转换操作,克服了技术障碍,成功提取出南阳市唐河县、社旗县等地的水体淹没信息,并立即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解译工作,解译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83处。

创新应用保障安全

“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了南阳市交通道路的受灾情况。”该中心副主任魏磊介绍说,这得益于我们承担的省普通公路‘车路空天’一体化感知系统交通新基建示范工程项目。”

该项目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和高精度定位卫星及航测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路网感知技术应用,组织开展河南省普通公路基于多源遥感安全监测,利用卫星InSAR技术对全省路网进行长时序安全监测,针对重点路段与典型道路灾毁区域开展高精度激光雷达飞行,摸清重要路段、重点点位的孕灾机制、隐患点分布和形变趋势,进一步提升道路安全防护能力。

入汛以来,该中心已完成河南省普通公路灾毁隐患点遥感解译、孕灾地质条件研究分析等工作,解译出河南省普通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1120个,为全省应急救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彰显了地质人的担当与奉献。